中国健康教育
    主页 > 综合新闻 >

健康中国视角下高层次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

摘要

析了我国高层次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北京大学在完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建立高层次全科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及探索医学技术、公共卫生、药学专业高层次医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实践经验。认为在加强高层次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进程中,应重视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重视权责明晰,完善管理模式;重视质量评价,完善评估机制。

作者简介

段丽萍,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教授,北京

李晨曦,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综合办公室助理研究员,北京

崔爽,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培养办公室主任,研究员,北京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坚持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一项国家战略,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基础。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文件以促进健康为中心,明确提出建设健康中国的三步走战略目标,通过总结现有矛盾与挑战、量化主要提升的健康指标以及进行制度性安排与改革等方式,着力构建国家大卫生”“大健康的发展新格局。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端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是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有效实现和医药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一、我国高层次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挑战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为了主动适应社会需求,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明确提出设置医学专业学位。从1998年起,医学门类中先后设立了临床医学硕士、博士,口腔医学硕士、博士,中医硕士、博士,公共卫生硕士,护理硕士,药学硕士,中药学硕士等医学专业学位,陆续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高水平的医学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不断壮大提供了人才支撑。

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从2009年起,我国大力推动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工作,将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的一项重大政策,同时纳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标志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入了制度创新、总体推进、加快发展、全面提高的新的发展阶段。在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医药卫生领域增设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改革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培养以及管理模式,促进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

医学应用型人才队伍是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针对医学领域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考虑到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复杂性,2011年,教育部、卫生部组织召开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深入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2013年,教育部等六部门颁布《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及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针对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和临床医生职业特点,全面改革考试内容,促进科学选才。2016年,教育部在《关于同意开展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函》(教研司〔2016〕1号)中明确指出,同意北京市教委和上海市教委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可操作、可推广的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当前,现代医学正由以疾病为主导转向以健康为主导,以医疗为中心转向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四位一体,社会对医药卫生服务要求的整体水平提高、多元化趋势增强,客观上,需要尽快造就一支数量规模适宜、素质能力优良、结构分布合理的医药卫生人才队伍,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有效实施。高层次医学应用型人才作为我国医药卫生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国家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和实现全民健康目的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医学领域存在着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规模不合理、结构性短缺和分布不均衡等问题,这是现阶段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工作面临的较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