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教育
    主页 > 综合新闻 >

陕西科技大学创新课程体系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陕西科技大学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着力发挥心理健康课程在学生价值引领中的基础功能定位和主渠道作用。2005年,该校推行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大学生活心理学》,经过16年的不断建设,构建起“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课内课外相互衔接、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课程体系。
—— 明确教学中心地位,完善质量监控体系。课程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为确保教学质量,学校出台一系列加强课程监控的政策,突出关键点的监控、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实行领导督导听课制、职称评审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学校在每学期末开展学生网上评教工作,评教项目涵盖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业辅导和教学效果等五个方面,通过不断加强课程质量监控,确保心理课程育人效果。
—— 构建心理课程体系,发挥课程育人主渠道作用。学校认真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将心理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自2005年起,学校开设《大学生活心理学》必修课1门,《阳光心理健康课程》《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课程》选修课2门,共3个学分,40学时。该校依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设起拥有15名师资的心理课程教学队伍,每学期选课学生数达7300人,占在校学生数的31.8%。编写并出版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实用教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案例研究》三部校本教材。课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融入“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专题讲座”等形式,通过集体备课和案例研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2021年该校录制的《新人心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慕课发布于易班优课网络教育平台,反响良好。近三年,该校《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等20多个心理微课、心理团辅等作品获得省级奖项。学校连续四年在陕西省教育工委举办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案评比中获得第一名,主渠道作用突出,成果斐然。

陕西科技大学心理教育课程大赛掠影

—— 探索“理论+体验+行动”多元教学模式,积极推进课程创新。该校全面普及知识教育,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形式。经过多年建设,心理中心基本形成了“理论教学+体验教学+行动参与”的多元教学模式。理论教学:科学规范教学内容,组织编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教材,融入了《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专业理论知识。体验教学:通过阅读心理疗法、音乐疗法、绘画心理分析等体验活动,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行动参与:通过体验活动、行为训练、心理情景剧等参与互动的形式,启发学生积极体验,达到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和谐统一。
—— 发挥团体心理辅导课程优势,激发学生潜能。学校心理课程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合作参与,结合学生日常应激源,集中解决学生表现的心理问题,逐步将团体心理辅导课程纳入学生教学体系中,不断扩大心理团体辅导课程的覆盖面。团体主题涵盖“人际交往、情绪调节、自我认识、时间管理、恋爱关系、心理适应、学业发展、人格完善”等,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课程中实际运用心理学理论与知识,提升知识转化效果,改善人际关系,增加自我体验,习得同理心,促进团队凝聚力、产生归属感,形成教与学的共振,促进学生塑造积极心理素养。三年以来,学校共有5000多名学生参加了团体心理辅导,有效激发学生潜能,以积极健康心态投入大学生活。

陕西科技大学阳关心理课课堂教学现场

—— 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提升育人效果。在《大学生活心理学》必修课,《团体心理辅导》《阳光应用心理课》选修课,构建起“一体两翼”线下心理育人课程体系基础上,学校积极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积极作用,依托陕西省易班发展中心、陕西省网络思政中心,面向大一新生推出系列心理微课"新人心语”,融入积极心理理念,前置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家长课堂”,录制家校协同心理育人课程,提高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素养,家校共同助力学生心理成长。心理课程线上线下同频共振,课堂内外全面覆盖,提升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