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西藏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织密高
“以前,村里人习惯在家里生孩子,现在都选择到医院分娩,不仅安全,而且费用基本上都能报销。”刚从山南市错那县人民医院分娩出院的次仁拉姆说。
“这两天早起还头晕吗?”“吃药后比之前好多了”“多注意饮食和作息,以后身体不舒服了要及时和我联系。”家住昌都市洛隆县的高血压患者央吉正通过微信和家庭医生交流病情。
近年来,像次仁拉姆和央吉一样,越来越多农牧区群众享受到了现代医疗卫生的便利。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三五”以来,我区全面开启健康西藏建设新征程,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生格局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全区各族群众卫生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从10月1日开始,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正式开通患者就医病案终生号业务,只要使用有效证件就医,您所有的诊疗情况都会在医院留下记录,终生可以查询,这将让您的就诊更加便捷和安全。”近日,记者在自治区人民医院便民服务平台看到这样一则通知。
“医院有记录,我们看病就方便多了,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医生问病史和吃过什么药经常想不起来。”在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尼玛顿珠说。尼玛顿珠患有支气管炎,每到秋冬季节就发作,病案终生号业务为医生准确掌握他的病情变化提供了帮助。记者了解到,目前自治区人民医院便民服务平台已开通了在线问诊、挂号缴费、核酸自检、住院手续办理、检验报告查询等多项便民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
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变化只是我区卫生健康事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十三五”以来,我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投入逐年增加,重点支持自治区医院、重点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等五大类431个子项建设项目,全区医疗卫生机构达1642个、床位数张、卫生技术人员人,分别比“十三五”初期增长了12.24%、21.83%和48.18%。全区三级甲等医院、三级乙等医院、二级医院分别增长到11家、3家和39家,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一主两副四辅”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区卫生健康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不断凸显,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127项,项目资金2300余万元;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建成纵向到7个市地、74个县区、692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民健康信息网络,实现17家地市以上医院(含藏医院)网上预约挂号,并初步实现了在线支付、健康教育等功能,20%以上医院智慧医疗服务覆盖,患者就医体验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我区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开展以来,援藏医疗专家培训帮带720个医疗团队,选派1400名本地医务人员和新入职医生到对口支援医院跟岗培训、进修业务。结合全区疾病谱,依托8家牵头单位、65家包科医院重点建设164个科室,重点打造心血管内科、妇产科、儿科、骨科等85类具有高原特色、符合群众就医需求的拳头科室。
“以前因为路途遥远,看病不方便,再加上缺乏医疗知识,即便得了包虫病也只能忍着,实在熬不住了才去医院。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做筛查,专家还提供治疗方案,真是太好了。”那曲市巴青县本塔乡曲仲村村民次仁扎西说。
包虫病是我区流行情况最为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三年来,我区实现290余万人包虫病筛查全覆盖,确定13家包虫病患者手术治疗定点医院,累计开展手术治疗5000余例,实现了患者“应治尽治、应管尽管、应助尽助”。根据包虫病成效评估结果,全区人群患病率由2016年的1.66%降至0.26%,包虫病综合防治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兑现了政府决不把包虫病带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
在包虫病防治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同时,我区狠抓健康扶贫工作不放松。2016年以来,我区对全区6.33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健康扶贫、精准救治,截至2019年底,已对全区4745名大病患者进行了救治,对名慢病患者进行了签约服务,对1193名重病患者提供兜底保障。目前全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实现全部清零。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区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实现了全区医务人员“零感染”的工作目标,取得了全国病例数最少且最早清零的成绩。截至目前,我区累计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1例,为输入性病例,于2020年2月12日治愈出院;累计开展病例排查160余万人次,流行病学调查1.9万人。目前,我区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全力确保人民生命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