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对全国人大第8918号“关于强化学校体育课
教体艺建议〔2020〕83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课教学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建议”收悉,经商体育总局,现答复如下:
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教育部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一、完善学校体育制度体系
2016年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明确了学校体育“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教会运动技能、培养健全人格”三位一体的工作目标。2017年印发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国教督办〔2017〕4号),明确了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将学校体育全面纳入学校的整体评价体系中。制定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修订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9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围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评价、中小学体育督导评估等制定管理规范,推出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体教融合、发展校园足球、加强监测与评价、增强基础保障等系列改革措施,实现了学校体育纳入教育质量监测和教育督导检查、纳入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纳入立德树人主渠道、纳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二、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教育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着力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和素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有力支撑健康中国建设。
一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体育运动技能学习规律,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完善学校体育“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学校体育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体育习惯。
二是以校园足球的发展模式为蓝本,贯彻“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动足球、篮球、排球、田径、体操、武术、冰雪、游泳、机器人等运动项目的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各地中小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好体育课程,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有条件的地方可为中小学增加体育课时。
三是完善学校体育竞赛体系。建立分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跨区域(县、市、省、国家)的四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校内比赛、周末组织校际比赛、假期组织跨区域及全国性比赛。
四是修订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等课程标准。印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构建各学段相衔接的学校健康教育体系,明确学校健康教育内容、途径。中小学健康教育以“体育与健康”为主要课程载体,每学期安排6至7课时。
五是丰富健康教育形式,指导中小学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在全国校园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举办健康教育宣传行、网上知识问答等活动,把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环节。遴选组建首届全国中小学和高校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三、改革学校体育评价机制
教育部坚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改革学校体育评价机制。
一是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启动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学业水平考试的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试点,全面推行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要求实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省(区、市)在高校招生录取时,把学生体育情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二是指导高校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进体育考试内容和方式,科学确定考试范围,兼顾个体差异,增加考试项目可选择性,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引导中学加强体育教育。2018年底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8〕14号),要求各自主招生高校在校考中增设体育科目测试,测试项目由高校根据中学教学实际自主确定,测试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2019年清华大学等80余所高校把学生体质测试纳入高校自主招生测试。2020年起,在强基计划招生考试中明确要求各高校增设体育项目测试,并将体育测试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三是全面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工作。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健全国家监测制度。除体育免修学生外,未达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的,不得发放毕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