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
摘要:心理健康情况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新课改持续深入的背景下,要求学生可以取得全面发展,因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就实际情况来说,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存在一定问题,急需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策略
在新时代背景下,当代小学生面临着愈发沉重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小学生在心理、生理、智力等多方面都需要得到长足发展,与此同时,还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心理负荷不断加大,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促使小学生的情绪更加躁动不安。再加上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在某些地区内受地域文化、家庭教育、办学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愈发突出。
一、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研究
(一)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广泛关注。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逐渐重视起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和发展,2012年的时候,教育部门还明确提出有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大纲要求,后于2017年由中宣部、卫计委等众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并表示,我国每年患有心理行为异常和常见精神障碍的人数逐年递增,充分说明了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在相关文件中还明确要求各学校重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由此可见,我国越来越重视有关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在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不断进步以及新课改持续深入的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广泛关注,还有多所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发展,通过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介入心理咨询等多渠道尝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还有些学校更是在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具备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探索活动,同时为学生聘请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然而,取得的教学效果仍旧差强人意,社会和学校只是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给学生成长和发展产生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积极准备。而学校组织体系混乱、难以保障课时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以至于难以充分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作用,再加上有很多心理健康辅导教师都是“临危受命”的非专业人员,自身专业性有待提高,这都成为了阻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步伐的重要阻力[2]。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策略
(一)帮助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一般情况下,心理健康的小学生普遍有着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性格更加活泼开朗且平易近人,在遇到麻烦时也能冷静思考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对于老幼病残怀有同理心,憧憬美好的未来。而怎样才能培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笔者认为,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和家人、教师、朋友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身为大人要给孩子们打造良好生活环境,让他们可以正确看待出现在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同时增强自身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家庭关系对孩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师生关系则是“润滑剂”,通过给孩子开辟更多沟通渠道的方式,使其能够随时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健康的方式发泄自身不良情绪,消除无人倾诉的苦恼,共创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让小学生拥有健全人格。(二)壮大心理教育师资队伍。打造一支高水准的心理教育师资队伍是保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必然举措,主要目标就是增强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因此,就需要学校重视加强对心理辅导教师的培训和教育力度,定期组织这些教师参加专业的培训教育活动,促进其专业水平的提高。其次,重视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素养,让全体教师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知识水平,积极投入到日常教育活动中,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早发现并解决问题,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扼杀于摇篮[3]。(三)采取多样化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引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是非常多的,这些因素具备不可控的特点,因此,就需要教师不断完善教育内容,寻求更多的心理健康辅导途径与方式,进一步增强心理辅导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从全面提升心理辅导工作效率和质量。在完善心理辅导工作相关内容时,从心理健康概述、人格完善、人际交往、情绪调控等多方面入手;在开辟更多心理辅导途径时,从开展多样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辟心理咨询窗口等方面入手,同时要积极利用校内广播、宣传栏等设施给学生传递更多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增强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