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教育
    主页 > 期刊导读 >

用文学阅读的方式进行留守学生的健康教育

早在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健康教育专家鲍尔和霍尔就提出:“健康是人们在身体、心理和精神方面都自觉良好、精力充沛的一种状态”。“留守学生”现象的存在及少数“留守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为学校德育工作及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是摆在我们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留守学生的健康教育方式很多,其中,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失为一种好策略,因为文学经典的阅读可以提升道德境界,可以培养审美情趣,可以启迪人生智慧,可以丰富文化底蕴。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指出:“教育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钱理群教授认为教育要为学生打好两个底子,即“终身学习的底子和精神的底子”。打好“精神的底子”就是为了“立人”,就是为了“在他们长大后,真正面对社会与人生时,就能以从小奠定的内在生命中强大的光明面,来抗拒外在与内在的黑暗”。

一.阅读文学作品,引导留守学生树立乐观豁达的情怀

乐观豁达是人成功的基础,愉快的前提。有不少文学作品都十分励志,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等等,这些作品中的人物,经历苦难,但给人无穷的力量,能够让正在经受“苦难”的留守学生在作品中汲取力量,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有意识地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并给他们自我心理暗示的方法,不断对自己进行正面心理强化,一旦自己有所进步就对自己说:“我能行!”、“我能做得更好!”等等。渐渐的那些缺少亲情呵护的留守孩子在别人的帮助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增强了自信心,并且通过一次次的成功,不断提升自信水平。阅读毛泽东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诗能让学生面对千难万险的时候,树立乐观豁达的情怀和英雄气概,从而克服他们因为留守所形成的各种困难。

二.阅读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抱负

文学阅读具有两大主功能:一是知识育人功能,二是人文熏陶功能。学习成为一种文化后,必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构成师生潜在的、规范的学习内容,这样,广大师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健康的精神营养,得到人文熏陶、心灵净化和人格的不断完善,促使自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自己在直面人生的时候,积极向上,乐于进取。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相比,解决各种困难问题的能力较弱,遇事冷漠,容易产生恐惧、沮丧等心理情绪。一个孩子,如果没有经历过困难和挫折,就品味不到成功的喜悦,没有经历过苦难,就永远感受不到什么叫幸福。对今天的孩子,培养承受苦难和挫折的能力尤为重要,尤其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具有浓郁情感色彩的文学语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生动素材。“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业精于勤,荒于嬉;行之于思,毁于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今中外的格言警句,又从道德修养的许多方面给学生以启迪。教学实践证明,课堂上广泛使用这样精练、优美、诗意般的文学语言会比单纯的思想教育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通过排比这种气势恢弘的文学表现手段表达了梁启超对国家的拳拳热爱之情和对少年的殷殷期待之意。文学经典里的内容颇具广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文学经典的阅读可以提升道德境界,可以培养审美情趣,可以启迪人生智慧,可以丰富文化底蕴。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共生理论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课题立项编号:GS[2017]GHB0037)阶段性研究成果。

早在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健康教育专家鲍尔和霍尔就提出:“健康是人们在身体、心理和精神方面都自觉良好、精力充沛的一种状态”。“留守学生”现象的存在及少数“留守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为学校德育工作及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是摆在我们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留守学生的健康教育方式很多,其中,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失为一种好策略,因为文学经典的阅读可以提升道德境界,可以培养审美情趣,可以启迪人生智慧,可以丰富文化底蕴。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指出:“教育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钱理群教授认为教育要为学生打好两个底子,即“终身学习的底子和精神的底子”。打好“精神的底子”就是为了“立人”,就是为了“在他们长大后,真正面对社会与人生时,就能以从小奠定的内在生命中强大的光明面,来抗拒外在与内在的黑暗”。一.阅读文学作品,引导留守学生树立乐观豁达的情怀乐观豁达是人成功的基础,愉快的前提。有不少文学作品都十分励志,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等等,这些作品中的人物,经历苦难,但给人无穷的力量,能够让正在经受“苦难”的留守学生在作品中汲取力量,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有意识地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并给他们自我心理暗示的方法,不断对自己进行正面心理强化,一旦自己有所进步就对自己说:“我能行!”、“我能做得更好!”等等。渐渐的那些缺少亲情呵护的留守孩子在别人的帮助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增强了自信心,并且通过一次次的成功,不断提升自信水平。阅读毛泽东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诗能让学生面对千难万险的时候,树立乐观豁达的情怀和英雄气概,从而克服他们因为留守所形成的各种困难。二.阅读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抱负文学阅读具有两大主功能:一是知识育人功能,二是人文熏陶功能。学习成为一种文化后,必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构成师生潜在的、规范的学习内容,这样,广大师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健康的精神营养,得到人文熏陶、心灵净化和人格的不断完善,促使自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自己在直面人生的时候,积极向上,乐于进取。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相比,解决各种困难问题的能力较弱,遇事冷漠,容易产生恐惧、沮丧等心理情绪。一个孩子,如果没有经历过困难和挫折,就品味不到成功的喜悦,没有经历过苦难,就永远感受不到什么叫幸福。对今天的孩子,培养承受苦难和挫折的能力尤为重要,尤其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具有浓郁情感色彩的文学语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生动素材。“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业精于勤,荒于嬉;行之于思,毁于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今中外的格言警句,又从道德修养的许多方面给学生以启迪。教学实践证明,课堂上广泛使用这样精练、优美、诗意般的文学语言会比单纯的思想教育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通过排比这种气势恢弘的文学表现手段表达了梁启超对国家的拳拳热爱之情和对少年的殷殷期待之意。文学经典里的内容颇具广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文学经典的阅读可以提升道德境界,可以培养审美情趣,可以启迪人生智慧,可以丰富文化底蕴。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共生理论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课题立项编号:GS[2017]GHB0037)阶段性研究成果。